网络平台、自然生态,网络三十年文化史

责任编辑源自微信社会公众号:商业案例记录(ID:BusinessAnalysis_),作者:长风,头图源自:Kunming在微信联络,在淘宝购买,在博客吃瓜,在携程消遣,网络如今渗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是怎样起跑?怎样演化的?今后又将走向何方?在当前时点,责任编辑试图通过丁瑶瑶,获取关于今后的些许洞悉一、网络平台型商品、网络负面效应,网络公司的起点回眸过去二十多年,网络负面效应唱响着网络发展的前奏,诞生了大量“网络平台型”商品:微信构筑了人与人交互的网络平台,百度抖音构筑了人与文本交互的网络平台,淘宝构筑了人与物买卖的网络平台,Lyft、携程先完成打车、到店服务项目的在线化,然后构筑了人与服务项目买卖的网络平台。
因此这些网络平台型商品的城壕怎么样呢?微信是全然结点的网络,两个新采用者的重新加入能提高所有人的采用新体验,这种网络负面效应是指数型的,因此至今仍在MSN领域四分五裂;淘宝是供求两国之间网络,两个新采用者的重新加入能提高接受者的采用新体验,但对其他采用者没有作用,因此淘宝之后又出现了京东和拼多多,市场竞争持续存在;
Lyft携程也是供求两国之间网络,但和淘宝不同的是,它的网络负面效应受制于卫星城,即两个新采用者仅能提高同一卫星城内接受者的采用新体验,但对其他采用者、其他卫星城接受者均没有作用,因此市场竞争最为激烈如果把每个网络平台型商品看作一张网的话,它应该是这样的:微信的网最大、利皮扬卡,淘宝的网较大、紫脉,Lyft携程的网较细、较疏,城壕从前到后依次减弱。
(图源chan@江小宅)微信:全然结点网络淘宝:供求两国之间网络二、由面到体、建立自然生态,网络平台型商品的重构方向网初步结成了,但市场竞争从未结束、增长不能放松,商品的下一步已经明晰:结更大更密的网,提高采用者数量,提高采用者新体验,加强采用者粘性。
看看网络平台型商品是怎么抢占市场的:微信:4.5 版重新加入社会公众号,构筑了人与文本交互的网络平台;5.0 版重新加入微信缴付,涉足买卖情景;6.5 重新加入小程序,链接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买卖;7.0 重新加入音频号,补足了音频的文本形态;
淘宝:大力投入猜你喜欢、淘宝现场直播,补足了人与文本交互的环节;携程:起跑于到店,自有了酒旅、外卖的服务项目网络平台;收购ofo电单车,补足出行情景;后又拓展到卖菜、超市/超市、卖菜情景,意在构筑本地日常生活服务平台服务项目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型商品在抢占市场过程中,业务非常复杂、情景更加多元,如果把满足用户两个市场需求的网络平台型商品叫做“网”或者“面”,因此微信、淘宝、携程现在已是数个“面”的累积——“体”,或者说“自然生态”从面到体,从网络平台到自然生态自然生态的运作规律是这样的:。
满足用户的市场需求情景越多,采用者数越多;采用者在自然生态里的行为越多,对自然生态的信任度越高,迁移成本越高微信除人和人交互,还满足用户人和文本、人和买卖的市场需求情景;淘宝除人和买卖,也满足用户了人和文本的市场需求情景;携程则在人和买卖方面走得更远,满足用户了食、住、行数个市场需求情景。
此时自然生态的采用者数也发生了变化,俞军伏毛微信的例子,假如通信功能的采用者是 11 亿,缴付的采用者是 3 亿,社会公众号的采用者是 5 亿,因此微信的采用者就不是一般统计意义上的 11 亿了,而是超过 11 亿更进一步,微信做音频号是为的是进攻抖音吗?不是,更多是为的是补足音频文本形式,完善自身自然生态。
三、超级App是自然生态,公司不是自然生态看到举例,有人也许发现上文提了微信没提腾讯、提了淘宝没提阿里,想问:到底微信 App 、淘宝 App 、携程 App 是自然生态,还是腾讯、阿里、携程集团是自然生态?先给出答案:
超级 App 是自然生态,公司不是自然生态具体表述为:如果两个 App 仅满足用户两个市场需求情景,那它只是“面”,不是自然生态;如果两个 App 满足用户了数个市场需求情景,且有协同负面效应,即 1+1>2 的效果,那它是自然生态;如果两个公司有数个 App,因此它只是简单相加,没有协同负面效应,不是自然生态。
(市场需求情景指人和人、人和文本、人和买卖,买卖类市场需求可继续拆分成多种)1. 首先看微信和腾讯如果把微信拆成单独的通信 App、缴付 App、社会公众号 App,后两者可能早就被缴付宝和博客打败了,但三功能合一后,微信由面到体,产生 1+1>2 的效果,不再和缴付宝、博客在同一平面市场竞争,根本不是同类,何谈市场竞争。
而微信的进化只增强了该自然生态的采用者粘性,对其他 App 没有作用,因此腾讯集团是 1+1=2,所有 App 各自为战音乐、游戏和音频甚至还是面,没成为自然生态,因此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 再看淘宝和阿里淘宝通过猜你喜欢、现场直播补上了人和文本交互的情景,进化成自然生态;缴付宝集缴付、日常生活服务项目、理财等多种买卖市场需求于一身,也成为的是新的自然生态;。
饿了么和口碑,作为高频情景,对内嵌入到低频的淘宝和缴付宝自然生态里没什么作用(App 只能高频情景带低频,而不能反过来),对外又没融合成携程式的超级 App,因此地位略显尴尬;高德地图涉足买卖,倒有望成为新的本地日常生活超级 App。
阿里是三个自然生态加几个面3. 最后看携程起跑于到店,拓展了酒旅和外卖、收购ofo,最终建成了满足用户多种服务项目买卖市场需求、高频+低频的两个本地日常生活自然生态,但仍然存在问题其一是 App 过多,携程 App、携程外卖 App、大众点评 App,四处分散的采用者数据会削弱自然生态的协同负面效应,也降低品牌认知度(这可能也是后来去掉“点评”二字的原因);。
其二是未满足用户人和文本的交互情景,给抖音快手留下了更多的进攻空间四、今后图景之一:传统行业改造未完,网络平台型商品仍有空间网络平台型商品、由面到体,概括了网络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也解释了如今巨头四立的局面2019 年左右,创业和 VC 界提出“移动网络红利已尽”的观点,人们开始寻找下两个时代机遇,网络+、物联网 IoT、区块链、AI 新名词层出不穷,但前景好像仍旧迷茫。

我的想法是:网络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尚未结束,网络平台型商品仍有发展空间以下举几个改造比较成功的例子,供大家参考1. 贝壳找房房产信息和买卖网络平台,通过开放海量真房源、构筑标准化且可验真的技术网络平台带动全行业升级,改变了传统房产发布虚假房源、成一单是一单的商业模式,对外提高采用者新体验、保障消费者权益,对内规范各环节经纪人工作、提高服务项目水平。
创始人左晖那句“做难而正确的事”,也被奉为经典2. 瓜子二手车二手车信息和买卖网络平台,传统二手车行业跟房产类似,价格不透明、检测非标准化,瓜子对其进行定价数字化、车况数字化改造后,开放体系给传统车商,并推行“7 天无理由退车”。
创始人杨浩涌提到:“没有被数字化,又很重,没有巨头,所有这些元素拼起来就是两个完美模型”3. BOSS直聘求职和招聘网络平台,传统招聘行业靠卖职位发布、简历下载盈利,BOSS 直聘创始人认为这种商业模式离招聘结果太远,相当于“人家要吃饺子,你卖了人家两斤面,哪怕卖饺子皮、饺子馅都比这好”,于是率先采用“精准匹配+直聊”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双方的效率。
创始人赵鹏总结道:“离结果越近的东西越值钱”一言以蔽之,就像杨浩涌说的,没有被数字化、效率低、模式重、没有巨头的市场需求情景,都是创业者的机会虽然巨头林立,但买卖情景这么多,并非每个角落都已被覆盖到五、今后图景之二:同行之间市场竞争激烈,收购合并提高效率
机会与市场竞争并存,回眸网络二十多年历史,同行业内的砸钱买量、价格战通常不可持续,企业也不能一直处于战时状态,要成为头部玩家,还是得终结一场战争,就像巴菲特说的——垄断企业的投资价值更高网络知名合并事件有Lyft和快的、58 同城和赶集网、携程和大众点评,不仅网络如此,传统行业也遵循这个规律。
我最喜欢下面这两个故事1. 框架传媒谭智2004 年,谭智 50 岁,框架传媒找他咨询业务,他发现这个行业内所有的小广告公司都只在两个卫星城里经营,从没想过成为全国性公司,不知道规模负面效应才是大多数行业的真谛。
于是谭智进入公司,找到汉能和 IDG 投资的支持,在 7 个月内收购了 9 家公司,然后把打包好的框架传媒以 1.83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分众传媒,给两家投资公司带来了 25 倍的回报2. 美国有线电视之父约翰·马龙。
1973 年,马龙接手有线电视商 TCI,彼时传媒大亨们斥巨资购买特许经营权、行业一时市场竞争激烈马龙知道对于有线电视网络来说,首要任务是做大,但他没有轻举妄动,采取了“等候+收购”的策略,即低价收购那些经营不善的网络,加以改造实现盈利。
十几年后 TCI 成为行业第一,马龙以 480 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 AT&T,为投资者带来超额回报(在马龙上任时在 TCI 投资的 1 美元到了 1998 年会变成 900 多美元,是标普的四十倍,同行的五倍。
)有人总结了中国创业界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果 BAT 模仿你的商品怎么办?”,第二阶段是“如果 BAT 不投资你怎么办?”可见收购合并通常是大势所趋当然并不是一定要成立公司卖给 BAT,如果发现了尚未达到规模负面效应的领域,出手整合,也能成就一笔漂亮的买卖。
总结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网络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这样的:起跑于网络平台型商品,满足用户两个市场需求,比如人和人/文本/买卖的交互,之后逐渐满足用户更多的市场需求,由面到体、从网络平台到自然生态、从两个 App 变成超级 App如今移动网络红利已尽,创业者们需要做更难的事情,深入传统行业、采用网络新技术,带动行业升级、提高整体效率。
另外需要记住,如果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在合适时机收购合并、终结战争,才能成为头部玩家责任编辑源自微信社会公众号:商业案例记录(ID:BusinessAnalysis_),作者:长风责任编辑本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