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 宇编辑:杨博丞全商品种类儿童教育国际品牌Babycare再度传出即将登陆资本消费市场的最新消息近日,据消费市场最新消息,Babycare方案于2023年在香港申请首次公开股票发行(IPO),并可能筹集约3亿至5亿美元对此,Babycare方面回应称,不清楚最新内部消息,近期没有挂牌上市方案。
Babycare致力于正式成为Z时代人群捷伊加尔滕生活方式,母公司保有woobaby、wiya、mamicare、BCKID等数个子国际品牌,商品商品种类包括系上、女装、母乳喂养、婴孩车和Dibrom等等截至目前,Babycare已经全面覆盖少于30个国家,在全平台共保有4500万使用者,其GMV(网络交易总额)在2020年冲破5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少于100%。
2014年,Babycare凭借着婴孩护手瞄准儿童教育金融行业,其对婴孩护手进行了多项创新结构设计,该商品面世后,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青睐,挂牌上市后的第一个“双11”便收获了200万元的销售额成功瞄准儿童教育金融行业后,Babycare随即面世卫生巾、卫生巾等商品,除了奶粉以外,基本上全面覆盖了所有儿童教育用品的细分商品种类。
从单一商品种类扩展至全商品种类,Babycare的发展和壮大有赖于其“假洋牌”身分在早期对外宣传品中,Babycare被宣传品为是由华人结构设计师李阔在英国创办的儿童教育国际品牌,是“来自英国的国际品牌”,进入我国消费市场后,由上海夕尔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GW2查统计数据,上海夕尔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也是李阔。
也就是说,一个我国人在英国创办了一个儿童教育国际品牌,对于英国消费市场的开拓基本上可以大幅度降低,接着回到我国做了自己的分销商,甚至连商品也完全是由我国的代工生产,在这种情况下,Babycare直接吹捧品为英国国际品牌的行为属实令人无法激赏。
目前,仍有不少被吓了一跳的使用者认为Babycare是土生土长的英国国际品牌,凭借着“假洋牌”的身分以及奥尔努瓦和移动互联网的东风,Babycare在我国消费市场快速拿下大批忠实使用者,正式成为红极一时的爆款国际品牌然而在背地里,Babycare却早已完成了由英国国际品牌到我国亚洲地区国际品牌的身分变革。
2019年8月,Babycare正式变更为苏州白贝壳控股集团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国际品牌,正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我国亚洲地区国际品牌利用英国国际品牌的卖点营造声势、吸引使用者,在消费市场消费风向变革之后,又及时抛弃“英国籍”,摇身一变正式成为我国亚洲地区国际品牌,Babycare也因此备受外界质疑,并被贴上了“假洋牌”“杜夫雷”等负面标签。
01.靠代工推动的爆款儿童教育国际品牌Babycare的成长速度十分惊人根据天猫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Babycare在婴孩护手、卫生巾、肥皂刮胡刀、水壶器皿、枕头麂皮等数个二级品类中占据了前三的位置,且TOP品类数量同比增长高达86%。
特别针对京东平台的布局也在同步加码,2021年,Babycare在京东销售规模冲破了10亿元,国际品牌增速少于40%事实上,Babycare快速走红有赖于代工的支撑在Babycare成立之初,李阔就确定了全商品种类思路,虽然全商品种类思路让Babycare在儿童教育金融行业快速取得成功,但同时也慢慢显示出了弊端,由于商品种类繁多,因而Babycare只能选择代工商业模式以节约生产成本,摆脱重资产经营商业模式。
特别针对一条商品线,Babycare往往只负责商品的结构设计、提出制作要求和明确标准规范,接着代工按照要求进行生产,例如Babycare卫生巾的制造商为苏州豪悦保健;Babycare卫生巾的制造商为苏州优全保健。
代工商业模式虽然让Babycare实现了瑞维尼,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Babycare无法实现对商品质量的全方位保障过度依赖代工,使得Babycare不得不受制于代工的生产工艺、制造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一旦代工的生产环节不受掌控,必将导致Babycare的国际品牌形象受到影响,尤其是商品商品种类越多,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就越高,而质量问题频出,或将对Babycare冲击资本消费市场带来不小的阻碍。
不容忽视的是,代工商业模式容易出现品控问题、质量问题已是金融行业共识,在以质量为重的儿童教育金融行业,质量得不到保障就意味着慢性死亡然而对于被外界诟病的代工商业模式,李阔却表示:“我个人比较强调‘链接’的价值外界有时会攻击我们“代工”的商业模式,其实是对于国际品牌和供应链之间关系非常传统的误解。
真正做多商品种类的国际品牌,比如MUJI、迪卡侬、Lululemon,当商品种类到达一定复杂度的时候,基本上最高效的一个商业商业模式就是代工商业模式代工商业模式恰好是能代表你的品质是能恒定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准我们是能选金融行业头部的工厂进行合作,所以在硬件上能做到实力最优。
”为了快速抢占消费市场,Babycare一路狂奔至今,靠着代工商业模式的支撑成功打造出了一个爆款国际品牌,但遗憾的是,Babycare的根基似乎并不稳固,如何保障商品质量仍是其亟需解决的难题02.儿童教育金融行业不需要爆款国际品牌。
作为儿童教育金融行业里的爆款国际品牌,Babycare曾多次因商品质量问题而被监管部门处罚2022年8月,上海市消费市场监管局对20批次儿童床(婴孩床)进行了监督抽查经检验,有6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样品就涉及Babycare帕克莱拉婴孩床(家用童床),不合格原因为“木材名称标识不准确或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
Babycare并非首次受到监管部门的点名2019年5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款网售婴孩床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结果显示,16件婴孩床样品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便涉及Babycare等知名国际品牌,其婴孩床用直径7mm的安装预留孔可能导致卡住婴幼儿手指,存在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在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儿童推车比较试验报告中,Babycare母公司的一款型号为8700的童车被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超出国家标准要求的3倍需要说明的是,邻苯二甲酸酯又称酞酸酯,超标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容易引起荷尔蒙分泌失调。
不仅如此,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以Babycare为关键词检索出来的投诉事件多达675条,投诉原因多为商品质量问题,比如“售卖活虫隔尿垫”、“系上宝宝用了过敏”、“奶瓶消毒器内胆被烧坏”等等事实上不只是Babycare,儿童教育童国际品牌孩子王也曾因商品质量问题难以得到保障而被监管部门处罚,根据孩子王在2021年9月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累计收到50项行政处罚,处罚事由为“销售不合格商品”的就多达28项。
在二级消费市场上,商品质量问题不断的孩子王也遭到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截至3月7日A股收盘,孩子总市值仅剩147.01亿元,较243.7亿元的挂牌上市首日总市值蒸发近40%显然,商品质量问题不仅是儿童教育金融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不可触及的红线,对于儿童教育金融行业及使用者而言,需要的不是爆款国际品牌,而是真正能踏踏实实做商品的国际品牌。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随着新生人口越来越少,将进一步导致儿童教育金融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想要继续在儿童教育领域掘金,Babycare应该如履薄冰,以提升金融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商品质量为己任,而非急于求成、蒙眼狂奔。
03.Babycare还有机会吗?Babycare正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消费市场竞争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减少了85万,全年出生人口956万,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同时育龄妇女也在逐渐减少,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2022年上半年,由于受到出生人口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儿童教育金融行业的销售额同比下降5%一位儿童教育金融行业人士也向DoNews(ID:ilovedonews)表示,“2022年儿童教育金融行业的融资数量和融资金额均降至历史最低点,仅上半年就有4.6万家公司倒闭,3万家儿童教育店关店,2023年的儿童教育金融行业只会更加寒气逼人。
”对此,Babycare首席国际品牌官Iris表示,“2023年Babycare的重点将是线下门店的拓展目前我们的门店比较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希望2023年进入更多城市,开出更多的门店”一直以来,线下门店都是儿童教育商品的主要销售平台。
2021年,儿童教育线下消费占比达66.2%,到2025年我国儿童教育线上消费规模占比才将达到39.0%使用者对于线下门店的青睐主要源于其可信度较高,而且在线下门店能够真实接触到商品,并在商品质量上做出区别,另外线下门店还可以引入更多商品种类的儿童教育用品,满足使用者的一站式购物需求。
然而在线下门店数量方面,Babycare并不占优势截至2022年年底,孩子王的线下门店数量少于500家,爱婴室的线下门店数量为477家,相比之下,Babycare的线下门店数量仅70余家,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来我国儿童教育消费市场仍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到2025年我国儿童教育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4.68万亿元,而频频踩到金融行业红线的Babycare,又能凭借着其爆款国际品牌的卖点分到多少蛋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