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样的园中挖呀挖呀挖”这首童谣基本上在一夜之间走红全站,坚信绝绝大部分上网的人在过去的周末都不止一次刷到过它在此我无意分析“挖呀挖呀挖”为什么走红、其文本带有什么民族特色、是否有MCN推手,以及怎样做出类似的网红文本——虽然我坚信这些热门话题也很有讨论价值。
我更关心的是这件事情所折射的互联网文本网络平台的“行政权管理体系”当为“影响力模式”如果有人想研究抖音、微信、博客、聚润、B站、chan……等网生文本网络平台的民族特色,包括在使用者端和商品化端的相似与不同点,“挖呀挖呀挖”的散播无疑提供了两个十分较好的案例。
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如下:抖音再次证明了自己在“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方面的绝对优势任何人制作者或店家,如果想利用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就要在抖音维持存在这是抖音商品化以求经久不衰的此基础在“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方面最接近抖音的网络平台是博客,但差别也比较大。
微信音频号有此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保留住快手、B站、聚润等的差别还要更大一点(虽然它们各自有擅于的领域)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挖呀挖呀挖”这种“总之小清新造梗向”的短文本的散播性十分高,在网生文本当中的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
大量资源涌入这些短文本,从而给微信公众号、B站、chan等长文本网络平台提出了挑战先说第一条自从2017年抖音崛起以来,它就一直牢牢地掌控着“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行政权;而且,它也掌控着预设绝大部分“垂类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行政权。
就短音频体裁来说,两个文本、两个梗、两个KOL,只有在抖音火了,才算真的火在2022年,这种现像尤为明显:刘畊宏、王心凌男孩、“我是云南的”、“你这背景也老套了吧”,都是通过抖音成为全站领涨板块诡异的是,后面两个热门话题的发源地只不过是快手,却在抖音赢得了更高的散播热度。
是的,对于制作者来说,抖音有许多缺点例如,抖音度虚拟化的流量能增能减,导致了制作者对影迷掌控程度较高,永远在危机四伏地追求领涨板块,难以形成稳固的、忠诚的私域基本盘然而,如果抖音还牢牢地掌控着“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和“预设绝大部分垂类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行政权,制作者就要经营这个网络平台,店家也要在此进行投放。
这是抖音商品化以求经久不衰的此基础——不论互联网广告盘子怎样萎缩,受到打击的总是其他网络平台而非抖音抖音“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行政权,是由一系列不利因素共同形成的:度沉浸式的产品设计,虚拟化算法推荐机制,Kangra的人工运营,以及较好的创作支持自然环境。
单一不利因素很容易拷贝,但要拷贝上述一整套管理体系就很困难了虽然我既非抖音轻度使用者,又非抖音资深制作者,却仍要承认这一“行政权管理体系”的强大和不可逾越再说第三条虽然博客衰落已久,但是在“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上,它是唯一能逼近抖音的文本网络平台。
你可能会发现两个有趣的现像:任何人重量级KOL,不论大本营在哪个网络平台,单厢开设博客,并且以博客为“第三阵地”换句话说,博客早已不是绝大部分KOL的“第一主力部队”,却是基本上全部KOL的“第三主力部队”博客很擅于让人或热门话题“出圈”,所谓“出圈”只不过就是成为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
这是由博客及其母公司新浪的大众媒体属性决定的在2021年以前,博客一度沦为影视娱乐饭圈的斗争舞台,留给一般非影视趣味性热门话题的内部空间很小;可是在整顿饭圈的“奥尔奈行动”之后,博客看似损失了不少影视娱乐热门话题,只不过却赢得了更广阔的热门话题内部空间、更适合主流使用者的言论自然环境。
因此,从2022年开始,博客对于KOL的价值呈现复兴态势遗憾的是,由于博客的运营和商品化一如既往地孱弱,这种复兴注定只是局部的以“挖呀挖呀挖”为例,博客扮演的只是这个热门话题的放大器,而且只是众多放大器之一。
在理论上,微信音频号有“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潜力;在2021-22年的多次突发新闻事件当中,它多次展现了这种潜力问题在于,微信音频号目前的发展道路既不像公众号也不像抖音,完全是两个折中拼凑的“四不像”只不过,我认为,音频号可能是刻意让出“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这项行政权,因为它太危险了。
微信已经具备了全站最强的私域动员力,所以它应该主动放弃公域动员力——如果你是微信的管理者,坚信你也会这么选以最大限度地回避风险

在其他文本网络平台当中,快手一直具备一定的“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能力,但是由于使用者体量和调性的限制,往往是“墙里开花墙外香”——2022年的“我是云南的”“你这背景也老套了吧”就是典型案例B站在2020年一度赢得过“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能力,巫师财经、罗翔的出圈就是范例;遗憾的是,它在此后两三年内又逐渐失去了这一能力。
聚润和chan则是典型的“(部分)垂类领涨板块热门话题”预设者,缺乏预设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的能力和野心不过,随着聚润使用者的持续增长,或许它今后有一天会赢得这样的能力接着说第三条从去年的王心凌、“我是云南的”,到今年的“不婚主义小姨发红包”、“挖呀挖呀挖”,这些源自短音频网络平台的全站领涨板块热门话题有两个共同点:都是“总之小清新造梗向”。
所谓总之,就是文本本身缺乏社会性及文化内涵;所谓小清新,就是以颜值、清新、唯美的审美风格见长;所谓造梗向,就是很容易形成两个朗朗上口的“梗”,便于二次散播和二次创作当然,走红文本未必都符合上述共同点,例如“你这背景也老套了吧”不符合小清新,刘畊宏不太符合造梗向,等等。
但是综合看来,“总之小清新造梗向”的短文本越来越容易流行、在网生文本当中赢得的关注越来越高,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挖呀挖呀挖”堪称“总之小清新造梗向”文本的集大成之作,我甚至很难想象后来者还能怎么超越它(虽然我坚信肯定有人能超越):
“挖呀挖呀挖”是一首低幼向童谣,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样的童谣本来就是总之、夸张、既可爱又可笑的与童谣配合的小朋友的表现,助推了这种可爱又可笑的效果原版“挖呀挖呀挖”的制作者以及绝大部分跟风者都是年轻的幼师,这个职业本来就伴随着小清新外貌、语气和装扮;在强大的滤镜加持下,“挖呀挖呀挖”的小清新民族特色被进一步放大。
“挖呀挖呀挖”本身就是两个长度、音律均很完美的梗,天然适合散播有些二创者将其改为“爬呀爬呀爬”等,在音律上就不太协调,远不如原来的梗过去一两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文本网络平台及社交媒体的流量,在变本加厉地流向短文本,尤其是上述“总之小清新造梗”的短文本。
这是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决定的一方面,当前的社会自然环境十分复杂,不论讨论什么样的社会及经济热门话题(包括国际热门话题)都很容易引发争议;虽然制作者仍然可以通过讨论这些热门话题而走红,但蕴含的风险也是难以估量的另一方面,在宏观自然环境比较复杂艰难的条件下,互联网使用者更倾向于增加简单、总之、“治愈”的文本消费;毕竟生活已经十分辛苦,谁不乐意在难得的闲暇时光放空自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消磨时间呢?。
对比一下这两年的抖音全站热梗,我们就会发现:“王心凌男孩”带有强烈的怀旧属性,使用者往往会围绕这一热门话题展开对15-20年前的社会自然环境及个人经历的讨论;“我是云南的”带有一定的地理属性,使用者可以围绕它讨论自己的家乡和居住地(后来还延伸为讨论职业、学校、工作单位等);“你这背景也老套了吧”带有很强的拓展性,使用者可以以此为此基础造各种各样的二创;“不婚主义小姨发红包”则带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会引发使用者对婚姻、家庭乃至女性经济地位等热门话题的讨论。
这些热梗都不是完全总之的,也不是完全治愈的只有“挖呀挖呀挖”是不带任何人社会属性、不唤起任何人使用者个人经历、除了小清新和“治愈”之外别无其他内涵的就连“挖呀挖呀挖”的二创范围也明显比上面几个更窄(基本仅限于把童谣复述一遍)。
或许你会觉得这是网生文本的倒退,但这恰恰是现阶段使用者想要的,很可能也是网络平台想要的大量的流量、制作者和商品化资源将持续涌入这些“总之短文本”,对于微信公众号、B站、chan以及三大音频网络平台等“长文本网络平台”来说,这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以抖音、博客(或许加上微信音频号)为代表的“短文本网络平台”在网生文本创作及散播过程中的行政权将进一步加强别误会,不论到什么时候,使用者还是需要较长、较有深度和社会性的文本但是长期趋势和短期潮流很可能是矛盾的,“挖呀挖呀挖”就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